原宿の森‧明治神宮(下集)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harukajapan/11872950
自助旅行的第二天,一大早的陽光卻好刺眼,看來會是個大晴天。
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是明治神宮,早上去明治神宮是一直以來我安排行程的習慣,很多店家、景點都
還沒有開始營業,就是要到這種可以自由進出的神宮、寺廟或者公園,還可以順便感受大自然,也避
開了艷陽高照的午後。
原宿駅,這張是在月台上照的,在這個招牌的後頭,就是明治神宮的領地。
要去明治神宮,就從原宿駅的明治神宮口或表參道口出來都可以,就是從照片中的這個地方出來。
往前走一小段路就可以遇到這樣的「神宮橋」,顧名思義就是通往明治神宮的橋。
如果你是假日來,這裡會有Cosplay的聚會,有時候真的非常驚人。
沿著這個橋往前走,就是明治神宮了。
從神宮橋往原宿駅拍的鐵道畫面。
原宿駅總是給我很特別的感覺,站內有著與世無爭的寧靜,站外卻是年輕人的喧鬧天堂。
過了神宮橋,看到了第一個鳥居,進入這裡頭就是明治神宮了。
順便一提,鳥居的作用,其實是區隔人界與神界,也就是說進入鳥居之後,就代表你
踏入神界的領域,所以務必要保持恭敬之心喔。
一旁用木製的告示牌,大致的意思是:車馬進入、魚鳥補獵、竹木砍伐,皆為禁止。
(翻不出更美的語句了,本人才疏學淺。)
然後我的臉被拍得不見五官‧‧‧。
要到明治神宮正殿之前,有一條不算短的石子路,它的用意是為了讓人們藉由步行來淨心。
但是常常都會聽到遊客在這裡鬼吼鬼叫,這種時候就會希望最好不是中文。
頗有日式風格的路燈,沒有晚上來這裡過,不曉得是怎樣的景象。
四處都是這樣綠意盎然,空氣也很清新,在樹蔭之下是不會很熱的,靜下心來慢慢走,
有時候會有新的體會。
明治神宮於1920年11月1日啟用(大正9年),是供奉明治天皇(1912年過世)和昭憲皇太后
(1914年過世)靈位的地方。
對日本神道教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神社,明治天皇與昭憲皇太后逝世後,國民為紀念他們的功德,
建立了明治神宮。
每年有敬獻儀式在這裡舉行,各界便會紛紛獻上所謂的供品到神宮來,包括圖中這樣的日式清酒,
還有各種經過嚴選及認可的食材,其中有大家所熟知的木村家的紅豆麵包。
正面壯觀的酒甕牆,在日文的用法裡,是來自各界敬獻給明治天皇的「献上酒」。
路上有洗手間,不知道為什麼,很多人都說這洗手間讓人感覺陰森可怕,我倒是覺得還好呀。
不過人少的時候,我大概也不敢進去上廁所。
發現貓頭鷹,好自然的保護色啊,不仔細看完全沒發現。
走到中段的時候,會遇上這個大鳥居,是日本國內最大的木造鳥居。
說到這個,台灣的遊客總是會很驕傲,因為他是來自台灣阿里山上的檜木。
高12公尺,兩柱間距9.1公尺,柱徑1.2公尺,站在底下真的會感覺到大鳥居的龐大氣勢。
原始的鳥居在1966年(昭和41年)因遭雷擊而損壞,現存的鳥居則是在1975年(昭和50年)間
以台灣丹大山樹齡1500年的扁柏,依照1920年(大正9年)的形制與寸法重建而成。
根據日本的記載,採用「阿里山檜」為明治神宮造營的「神材」,是為了永遠紀念「日清戰爭」
以來,日本與臺灣之間的深切關係。
一旁有關於大鳥居的簡歷,要深入了解的話,可以到明治神宮的網站。
叫你不要抽菸邊走邊抽菸啦,與其吸那些尼古丁,不如吸一下森林裡的空氣吧。
明治天皇御製的和詩篇,以及昭憲皇太后的御歌。
姑且就不翻譯了,我也只能大概瞭解字面上的意思。
偶而會看見日本的老年人站在這前面唸起和詩或者御歌,一副陶醉其中的樣子。
再往前走的不遠處,可以看到明治神宮正殿,先在前面的鳥居來張合照吧。
(是在樂些什麼?這張怎麼三人都笑得這樣開懷?)
在日本的神社、寺廟,都一定會設有這樣的「手水舍」,為了在正式進入正殿之前先完成清洗雙手
與淨身的動作再進行參拜,是對於神靈的一種尊重。
旁邊有簡略的洗手方法介紹,可以現場參考,這裡提供比較詳盡的步驟:
右手拿著放在手水舍上的水杓舀一瓢水,由掌心向指頭淋下,將左手洗乾淨。
左手拿著水杓舀一瓢水,由掌心向指頭淋下,將右手洗乾淨。
右手舀一瓢水,放在左手手掌心上,將水送至口中漱漱口後吐掉,請不要將水杓直接與口接觸。
兩手將水杓垂直,將水杓的柄清洗乾淨,並且將水勺放回原處。
馬上就來照著做吧!(Maruko妳一定要當背後靈嗎?)
みさき也來試試。
Maruko漱起口來,請不要亂吐喔。
‧‧‧大不敬。
因為這裡是乾淨供人洗手漱口的地方,請不要把錢丟進去喔。
這不是許願池‧‧‧(這肯定是寫給無知的外國觀光客看的)
完成了淨身的動作,準備進入正殿吧。
在這裡稍微提一下,看得到那金色的花紋嗎?
這個模式的花紋稱為「菊紋」,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日本文化的人,參觀許多日本建物的時候一定會
發現許許多多的花紋吧?其實這些花紋有些別具意義,有些則是屬於某個家族的家紋,時常都帶有
很特別的歷史意涵,也是一種地位與權力的象徵,日本歷史上的人物,幾乎都有屬於自己的家紋,
像是豐臣秀吉、伊達政宗等等。
而圖片中的,即為代表日本天皇與皇室的菊紋「十六八重表菊」,如果你仔細數,會發現第一層有
十六片花瓣,第二層則有八片,構成所謂十六八重表菊。
這個菊紋的出現,代表著皇室,是非常好辨認的指標,後來就變成了日本的國徽,象徵著日本。
包括天皇旗幟、日本國民護照等,都有這樣的標誌。
(其他的花紋遙ちゃん如果有遇到都會盡量一一介紹,敬請觀看各篇旅誌囉。)
正前方的是正殿前的大門,再往裡面走才是參拜明治天皇與皇太后的地方。
右手邊那間小屋則是販售御守的地方,通常那裏都是觀光客的重點(笑)
走吧!先進去參拜一下,再好好遊覽整個神宮吧。
進入本殿可以看見的太鼓,是在有參拜祭典等儀式時所用。
在本殿裡千萬不能正對著正中間天皇與皇后的靈位拍照,這對於日本人來說是非常不敬的事情。
明治神宮是為了紀念明治天皇與昭憲皇太后所建,日本的神社多數是看不到神像的,因為他們
認為神存在在大家的心中,所以不需要具體的象徵。
許願的方式在賽錢箱(香油錢)旁邊有寫,小遙在這裡解說一下:
先在賽錢箱放點錢,基本上大家都是丟日幣¥5 円,因為它的發音跟日文的結緣(ご縁)很像。
如果賽錢箱上方有繫著鈴鐺就將它搖一搖,搖鈴的意思代表喚醒神。然後進行二拜二拍一拜的動作。
二拜→身子站直,雙手放在膝上面,90度兩次鞠躬
二拍→兩手在胸口合十,左高右低的互拍兩下,接著可以許願
一拜→將雙手放在膝上,90度一鞠躬
像這樣側拍是OK的。
我也虔誠地許了個願,如果你已經買好了御守,也可以一併拿進來祈願喔。
みさき也很認真地許下願望。
參拜完,就跟著我一起好好逛逛神宮,感受一下日本文化的美吧。
這位是神宮裡的神職人員,遠遠偷拍的。
說實在他的工作真的很辛苦,因為就這樣一動也不動(笑),明治神宮又這麼恬靜、涼爽,他不會打瞌睡
我還真的服了他。
很精緻的簾繩,還有木門上的銅雕。
連門把都這麼講究,真的讓人感到驚訝。
這是木門後面的鐵栓,果然是有著國家級神宮地位的明治神宮。
門上讓人嘆為觀止的木雕,這個是明治神宮專屬的神社紋,事實上它也是菊紋。
據說原本是為了避免跟皇室御用的十六菊紋重複,對皇室予以尊重,在昭和40年代神宮便制定
了這樣的十二菊紋做為神社紋,你仔細算一下,是十二片花瓣。
看到這個,一定有很多喜歡看日劇的人會提出:好熟悉的花紋‧‧‧
木村拓哉飾演日本總理的那部「CHANGE」裡就常常出現這個花紋喔!
這部真是百看不膩啊,我都會背了說。
這個叫做「桐紋」,正式的名字叫做「五七の桐」,目前在日本正是總理大臣專用的紋章,
象徵日本政府的符號,所以CHANGE裡才會老是出現這個桐紋啊。
不過,明治神宮的是「五三の桐」,所謂五三,是指中央的花瓣有五重,左右的花瓣各三重。
而「五七の桐」則是指中央的花瓣有七重,左右的花瓣各五重。
這樣的差別也是跟上面的菊紋一樣,為了要跟皇室御用的銅紋有所區別。
走出本殿外的走廊,這裡的每個角落都可以嗅到濃濃的日本歷史味道。
廊上一排很有日本味的燈籠。
燈籠上也是明治神宮的十二瓣的神社菊紋。
上方的梁柱,有點複雜,但看得出來是有設計過的。
此時正巧遇上了剛完成神社結婚式的一對新人。
第一次親眼看見日式婚禮,感覺好新鮮又好特別啊。
希望你們能夠永遠幸福快樂喔~
新人走進一旁的神樂殿,好像裡面還有親友們的聚會與宴會的樣子。
另一對新人的神社婚式也開始了。
想要一睹這樣難得的日式婚禮,建議大家在假日的早上到快接近中午的時間,比較容易遇上婚式喔。
前方由神宮的神職人員帶領著,新郎新娘在後,隨後則是親友,繞著神宮似乎是進行著必要的儀式。
在神宮舉行婚禮固然是一種傳統的體現,但最大的缺點就是閒雜人等很多,一直被圍繞著拍照,
明明就是不相干的人(笑)
雖然很羨慕可以有這樣傳統的日式婚禮,但如果是我,還是想要穿婚紗啊~
婚紗畢竟是女孩子從小的夢想吧。
神職人員果然一到假日就會特別忙呢。
(這張是誰偷拍的啊?似乎有人不爽了,還不趕快跑。)
穿這個的就稱為巫女,是神社裡常見的神職人員。
話說,也是很多人喜歡Cosplay的對象(笑)。
就在巫女逃跑的當下,我的字數也爆了。
請接續著下集一起看吧!
原宿の森‧明治神宮(下集)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harukajapan/11872950
- Sep 02 Sat 2006 20:30
【2006】原宿の森 ♥ 明治神宮(上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